目前,两市包括新三板在内共有11396家公司公布了2023年年报,业绩增长的公司数量为5874家,占比51.54%。沪深A股共有5108家,业绩增长的公司数量为2613,占比51.15%;北交所248家,其中117家业绩上涨,占比47.17%,新三板共6040家,业绩增长的公司有3144家,占比52.05%。那么很多人就会有疑问,按说能从新三板转到北交所上市的应该都是原来新三板里的比较优质的公司,怎么北交所的业绩增长占比反而不如新三板呢?我只能悄悄地告诉你,很多新三板公司为了上北交会通过各种手段把业绩先做起来,等到北交所一上市,就没有业绩的冲动了。
不过新三板中确实也有一些好公司值得去挖掘,而且一旦转到北交所上市了,那股价就不知道能涨多少了。这也是最近一段时间很多朋友都不断问我们的软件是否支持新三板公司分析的原因之一,现在我们的软件已经支持新三板公司分析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升级到最新版本就可以了。AI财报网站现在还不支持新三板,不过以后会把这一功能也加入进来。
如果你单看这一年的数据根本没什么概念,也不知道这跟股市涨跌有什么相关性,必须跟历史的数据做对比才能找到点规律。所以我们把2002年一直到2023年长达22年的数据都搜集和整理了出来,如下图,蓝色柱状图表示当年公布年报的A股数量,红色折线图表示当年业绩改善的公司的比例。
从图中能明显看出一种规律,那就是大牛市一般发生在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大面积改善的前一年,比如2007年那一年有69.7%的公司业绩增长,所以在2006年到2007年出现一波最大的“水牛”,然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那一年只有48.5%的公司业绩增长,是最低的一年,然后在2009年四万亿刺激下,2010年整体业绩又大幅改善,所以在2009年出现一个小牛市。接下来就是2016年,那一年56.6%的公司业绩增长,达到阶段高点,所以提前一年出现了牛市,就是2015年的那个杠杆牛。此后,一直到2018年,业绩增长比例持续下滑,所以出现了2018年的那个熊市。2019年业绩增长比例开始提升,股市也明显回暖。可惜,疫情突然来了,经济恢复向好的局面戛然而止,不过市场很快看到我们这边严厉的防控政策非常有效,当国外乱做一团的时候我们这边却风景独好,真正体会到了我们的优越性,那一年企业业绩没有太多下滑,业绩增长的比例跟2019年基本持平,这在疫情下已经相当不错了。所以在乐观情绪以及企业业绩做支撑的背景下出现了2020年到2021年初的“价值牛”或者说“抱团牛”。但是好景不长,疫情的中后期,我们防控政策没能及时调整,相对滞后,错过了经济恢复发展的黄金期,所以2022年只有48.6%的公司业绩正增长,大部分都是业绩下滑状态。到了2023年,本以为疫情过后可以撸起袖子加油干,把失去的都找回来,但没想到又遇到了俄乌冲突、美国加息、房地产爆雷等等意想不到的因素,以致2023年业绩增长的比例只是提高了3个百分点,仍然处于低位,可以说是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这也就是2021年一直到现在2023年底股市一直跌跌不休的主要原因。
所以,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股市的经济晴雨表的作用其实并没有失效,股市依然在提前反应真实的经济状况。一波真正意义上的牛市出现之前,必然要有上市公司业绩的大面积改善作为支撑和基础,否则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长不成参天大树,难以汇成长江大海。
那么2024年及之后的两三年内会不会出现牛市呢?那就要看我们的经济政策能不能及时发力,能不能有力刺激经济发展,让上市公司业绩大面积改善。至少从各大公司公布的2024年1季报的数据来看,沪深A股业绩增长的公司占比为52.8%,比2023年年报的51.5%是提高了1个百分点。证明经济在缓慢恢复之中,最悲观的时刻应该已经过去了。所以沪深300的月k线已经连续3根阳线了。如果今后继续出台更加强有力的刺激政策,叠加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那么企业业绩将会继续大面积改善,那么一轮牛市就真的要来了。
所以,我们要及时了解上市公司的业绩,尤其是公司集中发布财报后要及时统计业绩提升的公司所占的比例,发现有大幅改善的迹象,那么就要提前采取行动,赶紧上车。
但是一般投资者是不具备统计这些数据的能力的,那么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关注我们公众号,我们会在公司公布完财报后及时统计这些信息。